Top
  • 日期:2018-10-01
  • 點閱率:1985
「塑」大招風 (下)
文/林維捷
垃圾戰爭後的塑膠治理
2017年《塑料王國Plastic China》公開上映敲響了全球垃圾的警鐘,透過視覺影像的紀錄過程,讓人們驚覺生活上習以為常的資源回收行為,其實已跨海到地球另一端衝擊當地社會,亦造成令人震撼的環境不正義現象,塑膠垃圾問題已演變為全球的垃圾大戰。
導演王久良歷時五年所拍攝的《塑料王國》,改變了世界回收垃圾的流動。 (圖片來源:網路截圖)
這以中國的塑膠為探討的環境議題影片,除了不意外地遭當地政府「和諧」處理及關切外,中國政府立即於該年年底下令禁止進口24類固體廢棄物,包含某些類型的塑膠、紙張與紡織品,衝擊世界資源回收物品的流向,這被稱為「洋垃圾」的洪水猛獸也撲向中國附近的周遭國家,臺灣不意外的也捲入這洪流之中,今年8月蘋果日報《臺灣世界垃圾場》專題(http://inv.appledaily.com.tw/waronwaste/)將這個無法再遮掩的事實攤開在新聞與網路傳媒之下,讓人直接聯想到今年五月所爆出的「資源回收進焚化爐」的爭議,原來資源回收不再成為資源,而處理成本較低的「洋垃圾」是本事件的元凶之一,也戳破大家對「資源回收」的美好。

危機?轉機?
根據聯合國統計,2016年中國就進口大約700萬噸的廢棄物是全球最大的廢棄物輸入國,現在中國政府利用限制「洋垃圾」的入口管制,變相的也讓人們意識到將垃圾丟入回收桶也只是想像中的「環保」,我們必須意識到全球只有9%的廢棄物真正進入回收機制,大部分都進入垃圾掩埋場、或造成其他區域陸地或海洋的污染。

面對現在的垃圾大戰,反而要採取較樂觀的態度來看待,中國政府的垃圾進口管制,已暴露出垃圾回收系統中的缺點,這讓中國被迫要正視境內的塑膠垃圾處理問題,根據2010年統計中國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量就高達880萬公噸,約是第二名印尼的2.75倍,而在這些垃圾中則有有353萬公噸流入海洋。

聯合國認為,垃圾問題不能透過運輸貿易來解決,也需要回歸到在地處理,例如被點名為「洋垃圾」生產地之一的美國,則還是有3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管理不善,妥善處理各國境內的垃圾,是目前各國對於垃圾處裡的核心問題,包含回收過程是否確實、複合式回收品造成的問題,都有助於各國面對自己所產生的垃圾,並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來處理資源回收物品,這將影響到產品生產者、以及消費者行為在塑膠產品的製造或使用上的改變。
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國家(資料來源:statista網站)
塑膠公約
目前英國有40多家主要企業已承諾希望在2025年消除一次性的塑膠並重包裝,簽署企業包含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森寶利(Sainsbury’s)、雀巢公司(Nestlé)及可口可樂公司(Coca-Cola),這些三大企業佔了英國超過80%的塑膠包裝。該協議除了希望讓產品包裝可以百分百的重複使用與回收、堆肥外,也希望在2025年就有70%的塑膠包裝可以用於於回收或堆肥,並要有30%以上的塑膠包裝的回收率。
英國塑膠公約目標 (圖片來源:英國塑膠公約網頁http://www.wrap.org.uk/content/the-uk-plastics-pact)
所以,好的政策與法令才能快速改變人們的塑膠依賴,而面對「資源回收」時,大家也必須重新思考「循環經濟」的核心價值,當我們辛苦累積一大堆回收物要去回收時,我們的目標到底是「物質循環」?還是「賣物換錢」? 在快速經濟發展的帽子下,已經讓廢棄物影響了地球環境,我們是否又要為了「經濟發展」又犧牲掉資源回收的真正意義?經濟與友善環境如何並行,是我們邁向下一個永續的真正考驗。
 
 
參考資料
The Countries Polluting The Oceans The Most
https://www.statista.com/chart/12211/the-countries-polluting-the-oceans-the-most/

The Chinese import ban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plastic waste trade
http://advances.sciencemag.org/content/4/6/eaat0131.full

UK businesses make world-first pact to ban single-use plastics
https://www.independent.co.uk/environment/plastic-ban-uk-business-pact-pledge-single-use-a8322156.html